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佛教音乐中的“油花花”将惊现西安佛博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洋县佛教音乐“油花花” 洋县地处汉中盆地东塬,...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佛教音乐中的“油花花”将惊现西安佛博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洋县佛教音乐“油花花”
洋县地处汉中盆地东塬,北依秦岭,南依巴山。汉水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洋县属汉江上游流域,自古有汉上明珠、山南邢俊之称。素以寺庙众多,佛乐盛行著称,在陕西的佛教音乐中,洋县佛教音乐是出类拔萃者,最为流行,最为群众喜闻乐见,被誉为佛教音乐中的“油花花”。
佛教传到洋县是北魏孝文帝之时,当时在境内就有智果寺,开明寺等。唐末至五代不少寺庙被损毁,宋时仍有寺院得以修葺,石羊寺,龙泉寺等。到了元代又建成了气势恢宏的良马寺,明代之时,洋县境内的智果寺香火最盛,于是洋县佛教著称禅林,而洋县也成为陕南佛教文化的中心。
到了清代康熙三十三年之时,全县有寺、院、庵60余座,在佛教传入洋县的千余年历史进程中,随着寺院的不断新建,僧尼队伍的日渐壮大及佛事活动的日渐普及,佛教音乐也渐相伴而生,去伪存真,成为一种地方上独特的艺术形式。
洋县佛教音乐在唐末宋初已崭露头角,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万历十四年皇家为智果寺捐金赐经,并题写“敕赐智果寺”匾额,宣文明肃皇太后为为智果寺修建“藏经楼”一座,并将御赐的6780多卷经书供奉于该楼。值得一提的是,皇家为智果寺捐金赐经之时,还将护送经卷的鼓吹乐班,仪仗队连同经卷一起赐给了智果寺。至此,智果寺成为皇家寺院,智果寺香烟屡屡,梵呗袅袅,佛事的盛大非比寻常,而境内寺院纷纷效仿,洋县佛教音乐也就在这种及浓的佛教氛围中得到发展日渐成熟与完美。
在洋县古代的诸多寺院中,僧人要在师父的严格要求下学习钟、磬、鼓等佛教乐器,会唱佛家经文或奏佛家乐曲,洋县佛教乐曲保存下来的200多首之多其主要有大开门、小开门、打一枪、秋寄生、对美人、老引令、杨枝净水、鬼推磨、王昭君、朝天子、上红楼、豆叶黄、罗溪、海底捞月等等。
洋县佛教音乐中所歌所奏佛教乐曲在内容形式上可分为三类:经乐、鼓吹乐曲、锣鼓乐曲,尤以鼓吹乐曲为盛。经乐即经歌,佛教声乐吟诵性歌唱也叫梵呗,其乐器有钟、鼓、磬、木鱼等法器,洋县佛教经韵乐曲保存下来的有六七十首,如三杯赞、杨枝净水等。鼓吹乐以管子为主奏,保存下来的有七八十首,如大开门,上红楼,用的乐器有管子,笛子,笙、箫、二胡、头鼓等。锣鼓乐则是上述乐器以外的打击乐器为主,保存下来的也有五六十首,如九拍,十一拍。
洋县佛教音乐是我国文化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形象,它以其历史底蕴深厚、体量大、原生态性明显、实用性强、世代相传为特点而让世人称奇,又以其盛唐文化的历史见证而更添魅力。在中国佛教音乐史中,像洋县佛教音乐这样具有典型地方特征又同御赐鼓吹乐班、同御赐经卷连结传承在一起的音乐, 实属罕见。而且,在佛教乐曲大多失传的今日,洋县却有保存到现在且仍在使用着的众多的佛教乐曲,其意义非同寻常。丰富的资料将对佛教音乐的研究大有裨益, 发掘、抢救、研究、保护洋县佛教音乐,对保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和完善中国佛教音乐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此次西安佛博会期间,将邀请洋县佛教音乐传承人心智法师为大家带来打击乐《三瑕鼓》、佛乐《杨枝净水》、《弥陀赞》、《打银枪》、《皈依韵》演出,请大家持续关注西安佛博会公众号相关详细信息!
佛宝网www.fobao.cn__佛教展会报道新闻通稿
最新评论